[上編]「哩個實驗否證/驗證咗個理論」,科學真係咁簡單?(Part I: This experiment “disproves/proves” the theory. Is science really that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科學,可以話係人類文明最重要嘅基石之一。人類文明最近幾百年發展得咁快、咁蓬勃,好大程度係因為文藝復興同工業革命,由人類開始重視同發展科學開始。隨著近年量子資訊科技(quantum information)、人工智能AI嘅興起,世界(又?)開始流行要求著重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同數學(Mathematics)嘅聲音。某某自稱「國際都會」,向來以金錢掛帥,急功近利,唔重視科研嘅金融中心城市,個政府都話要「玩埋一份」(?)。不過事實上,究竟其實又有幾多人真係(真正)了解、明白乜嘢(先)係科學*呢?

*哩度科學係指自然科學/科學方法,唔包括數學或邏輯嗰類形式科學(formal science)


謬誤1):實驗=科學嘅全部,做實驗就可以得出答案(Stereotype I: Science is “just” about doing experiments)

(credits: xkcd #669, https://www.explainxkcd.com/wiki/index.php/669:_Experiment)

關於「科學係乜」哩個問題,之前小弟已經寫過篇拙文講過吓 [1]。而今次就想講吓實驗(experiments)哩個題目。無容置疑,實驗係科學非常重要嘅其中一環。不過,咁又代唔代表實驗=科學,有做實驗就係科學,實驗就係科學嘅全部呢?

「實驗=科學嘅全部」/「有做實驗就係科學」,哩個都算係幾常見嘅謬誤,尤其係喺填鴨式教育下,將科學過度簡化去理解嘅結果。事實上,科學哩門建立知識嘅系統/方法,由問題->假說->實驗->結論嘅過程,係複雜同迂迴漫長好多,唔係單純肯花時間不停「亂」做實驗,就可以輕易得出答案或結論。


設計實驗係一門學問

首先,點樣設計實驗本身就已經係一門可以「獨立成科」嘅學問,尤其喺係現今前沿科研嘅世界。就算係一個睇落「直觀、簡單」嘅問題,好似「光喺真空行幾快?」,唔通真係可以攞支電筒加部電話/計時器,就咁直接走去測?

真正落手做實驗之前,其實根本有一大堆技術上嘅問題要處理,好似點搵/整個真空空間出嚟咁。就算撇除唔講技術問題,都仲要做一大堆假設(assumptions),確立清楚定義,同儘可能篩選/去除出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嘅因素,再從中設計出實驗可變參數。而且喺唔同理論框架下,需要做嘅假設係可以完全唔同:例如想將兩個地點嘅時鐘同步,喺相對論下,需要考慮同做嘅修正已經同牛頓力學好唔同;另外「真空」定義係咩?以太存唔存在?哩啲問題全部需要事先考慮同釐清。

PS:事實上,冇人真係測過(單程嘅)光速,好似係。請睇下面Veritasium條片(有殘體字幕)


理論基礎係「指南針」

(Credits: Theresa McCracken)

“Experiment without theory is blind, theory without experiment is empty.”

事實上,實驗同理論係雙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做(科學)實驗同搞理論或辯論一樣,係需要先搞清楚定義同確定前設。而搞清楚同確保哩啲定義/前設正確,係需要一定嘅理論背景基礎。冇理論基礎同忽略考慮前設啱唔啱,就咁走去設計同做實驗,同摸黑探路撞彩冇分別,就好似唔識煮嘢食,但走去開餐廳咁on9。

另外時間同資源係有限嘅,你冇可能試勻晒所有可能影響結果嘅變數,更何況係某啲千年一遇或需長時間觀察嘅實驗(就算你有愛迪生咁嘅堅持都冇可能)。如果係大型嘅科研課題,需要嘅專業知識由工程學,設計專門實驗器材,到數據分析甚至係搞IT/電腦軟件,會分好多唔同部門小組,動員嘅人員隨時係上百甚至千為單位,就好似起大型基建咁。要動員咁多人手同洗咁多錢,但冇計劃咁做,甚至冇考慮背後風險,咁同某強國/國際都會走去亂起大橋、人工島嗰啲大白象工程有咩分別?

因此實驗並唔係科學嘅全部,理論基礎同樣重要。


最後送番首近期好hit嘅「情歌」《玻璃心》,希望大家睇小弟拙文時,唔好咁玻璃心,對號入座,好似係。今次講住咁多,下編再講實驗嘅另一常見誤解—p值。


延伸閱讀:

[1] 《究竟乜嘢係科學?》


更新白話文版:
https://medium.com/@godfrey.leung.cosmo/%E4%B8%8A-%E9%80%99%E5%AF%A6%E9%A9%97%E5%90%A6%E8%AD%89-%E9%A9%97%E8%AD%89%E4%BA%86%E8%A9%B2%E7%90%86%E8%AB%96-%E7%A7%91%E5%AD%B8%E7%9C%9F%E7%9A%84%E9%80%99%E9%BA%BC%E7%B0%A1%E5%96%AE-b5862adbbe9d

究竟乜嘢係科學? (What is science?)

(credits: S.Harris)

科學,可以話係人類文明能夠發展到今時今日嘅重要基石,亦係人類了解大自然世界,甚至係人類社會嘅重要工具。不過,可能因為教育問題(尤其”Xiang Gang”),又或而家偽科學盛行,好似唔係好多人真係理解科學究竟係乜嚟……

因為咁,小弟今次想同大家講解、討論一下乜嘢先係科學。


科學=可證偽性?談談個人對何謂科學嘅睇法

(credits: S.Harris)

每次有人喺網上爭論偽科學,又或者差嘅科學研究時,通常討論重點都會去咗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哩一點度,好似界定一樣嘢究竟科唔科學,就係單純取決於可證偽性。只要一個假說或理論係可以證偽嘅,咁就係科學;相反唔可以嘅話,就係唔科學。不過哩個簡單嘅二分法,究竟啱唔啱呢?

回答哩個問題前,小弟想先問大家認為下面嘅一個假說理論係唔係科學:

「風水可以影響一個人運程,只要住所背山面海,咁你就一定可以發達」

相信大部分人都唔會認為佢係科學,就算係提出哩個假說嘅風水師都未必會。之但係上面嘅風水理論又係唔係證偽唔到呢?事實上又唔係喎,因為你只要搵到一個冇發達嘅反例,就可以推翻佢。

由上面例子我哋可以睇到,雖然可證偽性的確係界定科學嘅一個重要指標,但佢唔係唯一嘅指標。就咁用可證偽性嘅簡單二分法其實係錯。會出現哩種觀點,可能係因為社會太受波普爾(Karl Popper)嘅科學哲學觀點影響,大眾冇真正深入認識乜嘢先係科學。


科學=/=數學或純邏輯學,嚴格嚟講「冇所謂絕對嘅啱或錯」

(credits: S.Harris)

一般人會有可證偽性嗰種簡單二分界定法,個人認為另外嘅部分原因,係當咗科學係漫畫世界嗰種「一即係全,全即係一」嘅「絕對真理」,理論有所謂絕對嘅啱或者錯。

吓?科學唔係真理?咁點解物件永遠一定會由高處向下跌?要解答哩個疑問,首先要明白乜嘢係「絕對嘅啱或者錯」。小弟所講嘅絕對對錯,係指100%嗰種絕對,而且冇任何空間畀唔同嘅詮釋同時存在。就好似數學入面,當你定立咗數論公理,界定咗乜嘢係雙數/質數,數字符號代表乜,咁「2係雙數」或「6係質數」哩類陳述,就只會有絕對嘅啱或錯,你唔會可以用另一種詮釋去得出另一個結論(改公理或定義等於另一個數學世界,係另外一回事)。

相反,「因為萬有引力,所以物件永遠一定會由高處向下跌」哩類科學陳述,其實係人類靠客觀證據同推論,詮釋自然世界法則得出嘅陳述,係冇可避免必須建基於假設前題之上。事實上嚴謹嚟講,係唔可以絕對100%保證上面句陳述同前設一定啱。

比喻嚟講,就好似你想知道一粒骰仔係公平定有問題,於是你擲粒骰仔10次去統計結果,然後發現10次結果都係6。見到哩個結果,一般好直接會認為骰仔一定有問題,有乜可能10次結果都一樣呀?不過其實就算粒骰仔係公平,事實上一樣有機會可能得出10次結果一樣哩個結果,只係機會好細好細(機會率 < 千萬分之一),但唔係絕對冇可能。當然你可以繼續擲粒骰仔或做其他實驗,去做進一步驗證。但無論擲骰仔結果繼續一樣幾多次或做多幾多驗證,粒骰仔係公平嘅可能性去到幾低都好,邏輯嚴格上你都唔可以100%保證下一次結果一定係6,亦都唔可以絕對100%否定粒骰仔係公平哩個假說*。

*例如可能只係你隻手嘅「磁通量」令粒擲骰仔每次結果都係6 (笑)


回應「未親身去過或肉眼睇過,你又知啱?」哩類睇法

(credits: S.Harris)

好啦,咁既然科學「冇所謂絕對嘅啱或錯」,咁科學有乜資格去質疑其他神秘學或偽科學,話人哋錯呢?首先,雖然科學方法有佢嘅限制,但咁都唔代表神秘學或偽科學嗰種「探求」真相嘅方法可取。另外只要係客觀、有理據,任何人都可以有資格討論同質疑一個學說,而唔係只有絕對啱嘅「神/造物者」先有資格。就好似政策好壞、史料記載啱定錯一樣,你唔需要係施政者或古代當下身處其中嘅人,先至有資格討論。

另一個某啲「旁觀者清」、「自以為看透世事」嘅人質疑科學嘅常見「理據」,就係「科學同鳩噏冇分別,因為冇人親身去過或肉眼睇過,都冇人知啱定錯」。哩個講法同樣冇可取之處。無錯,受時空同物理限制,有啲現象或地方我哋的確係冇辦法可以親身體驗到,但咁係唔係代表我哋冇方法去理解或驗證唔同相關假說?當然唔係啦!而且事實上,人作為一個測量儀器,其實係非常唔可靠同唔準確,就好似幾年前,啲人拗到面紅耳赤嘅「條裙究竟係金色定藍色」嗰則新聞咁,單靠人嘅感官去驗證理論其實先有問題。


科學就好似查案,而科學家就係「東京死神」

(圖片來自:http://seiga.nicovideo.jp/seiga/im2889193)

講咗咁耐,咁究竟科學係乜呀?小弟認為哩個問題其實比一般人所諗嘅複雜好多,尤其係驗證同確立一個科學理論當中嘅過程。如果硬要簡單一句概括講嘅話,我會話「科學係人類對自然世界嘅最客觀詮釋,喺盡可能最少同最簡單嘅前設前題下,搵出最接近、最能完整描述自然世界模型嘅最有效同可靠嘅方法」。

比喻嚟講,就好似偵探搜查咁,科學方法就係嚴謹嘅查案、搜證過程#,用客觀證據同推論,去重塑番案發現場(即現實物理世界)係點,而科學家就係偵探。所以科學家其實都係同「東京死神」一樣,係「危險人物」嚟,好似係(笑)

#某些地方黑警除外

註:不過偵探始終唔係「神」,唔喺當時現場嗰一刻目擊事發經過,所以無論方法有幾客觀、嚴謹同可靠,邏輯嚴格上佢都係冇可能100%肯定或否定事發經過係點。同樣道理,科學家亦一樣。所以比起用可證偽性嚟區分,個人認為用貝氏詮釋(Bayesian interpretation)去理解科學,即貝葉斯主義科學觀,其實先更準確同適合(有機會再詳細講)[1]。

今次講到哩度,最後送首「東京死神」音樂作結,下次再講。


延伸閱讀:

[1] 《Falsifiability and Messy Science》by Sixty Symbols 

[2] 《Falsifiability and physics》by Matthew R. Francis,刊於《Symmetry Magazine》(英文)https://www.symmetrymagazine.org/article/falsifiability-and-physics

[3] 《Physicists and Philosophers Debate the Boundaries of Science》by Natalie Wolchover,刊於《Quanta Magazine 》(英文)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physicists-and-philosophers-debate-the-boundaries-of-science-20151216/

[物理近代史小故事] 《微中子「快過」光速小明?》(The infamous faster-than-light neutrino anomaly)

最近幾個月,武漢肺炎#喺全球肆虐,染疾人數已超過3百萬人,差唔多全部國家都被逼鎖國、實行禁足令,唔知大家喺哩段時間過得好唔好呢?小弟work from home都就嚟兩個月,睇怕短期內仍然要繼續(因小弟唔喺香港)……

喺今次瘟疫,為咗了解同預測疫情嘅發展,唔少人都突然「流行病學家」、「數據分析師」上身,嘗試從公開數據去比較唔同國家各種抗疫手法嘅成效,寫文章去批評或表揚某啲國家所採取嘅抗疫手法,甚至包括大力讚揚強國嘅「果斷」。對哩個現象小弟有啲個人睇法,所以想籍哩個機會分享物理學近年嘅一個小故事。

#武肺是強國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大家正名


微中子「快過」光速,相對論被推翻?(Neutrino travels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位於日內瓦嘅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除左用大型粒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搵之前未被發現,好似希格斯粒子(又叫「上帝粒子」*)嘅高能粒子外,入面仲有做一大堆與理論物理學相關嘅其他大型實驗。好似測量微中子(neutrinos)特性,研究微中子振盪(neutrino oscillation)嘅 OPERA(Oscillation Project with Emulsion-tRacking Apparatus)實驗。

*小弟其實唔係幾鍾意哩個「花名」

故事話說喺2011年3月,OPERA嘅物理學家做實驗,測量用粒子加速器製造出嚟嘅微中子,由日內瓦傳送至意大利山區另一實驗室所需嘅時間。佢哋竟然「發現」有質量嘅微中子,行得比光仲快,比光早咗大概60.7納秒(nanoseconds)到達,「打破」狹義相對論嘅光速限制[2]。當然作為嚴謹嘅科學家,團隊佢哋自己一開始都唔信係「真」,認為只係某運算或實驗部分出咗問題。

不過經過幾個月,團隊不斷反覆驗算實驗數據之後,仍然得出同樣嘅結論,統計學上嘅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甚至變得更強。雖然係咁,但佢哋仍然對結論抱有相當懷疑。於是班科學家就喺同年9月開咗記者會,公佈團隊嘅研究結果,邀請各地嘅物理學家一齊幫手驗證、搵出原因,或重現佢哋嘅實驗結果。

新聞一出,某啲對物理一竅不通嘅媒體、坊間大眾就即刻「打晒飛機」,大力宣告終於搵到行過快過光速嘅嘢,FF時光機、回到過去指日可待……唔少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亦埋手研究、發表唔同嘅理論模型,去解釋有質量嘅微中子點解可以快過光速。


原來只係有人冇插好條線,空歡迎一場(The anomaly results were simply caused by an improperly attached fiber-optic cable, relativity is safe)

小弟當年仲係博士生,聽到哩個實驗結果都好驚訝,不過就唔太相信個結果。嗰時所屬嘅大學department都有一兩個seminars,請其他理論物理學家嚟,講解佢哋發表嘅理論模型,點樣可以解釋哩個同相對論有衝突嘅現象。

不過後來再過幾個月後,OPERA嘅團隊發現佢哋擺咗烏龍,原來只係實驗出咗問題。之前嘅實驗結果係因為有一條光纖cable冇插好,導致測量時間用嘅鐘行快咗。重新做過實驗後,最終發現微中子根本冇行得快過光速。

哩個故事教訓我哋:數據唔係一切,理解實驗嘅methodology,好似數據點得嚟、可唔可靠同樣好重要。純個人感想:見到啲人攞住強國喺今次瘟疫公佈嘅數據,就咁直接用嚟同其他地方比較,衡量唔同地方抗疫手法嘅可取之處,唔知點解諗起哩個物理故仔。

事實上,即使撇除好似強國哩類冇透明度嘅獨裁國家,比較唔同國家嘅疫情或防疫措施,仍然唔係一件簡單嘅事情,唔係就咁直接分析、模擬各地官方數據就可以得出一個正確嘅結論[4]。就好似檢測機制咁,檢測幾多人、邊類人可以優先檢測等等,唔同地方已經好唔同。單從確診人數、死亡數字就隨便作出判斷,仲要認為係真理,其實係好天真。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samplingbias #datascience #datascientist #中國數字可信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延伸閱讀:

[1]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ster-than-light_neutrino_anomaly

[2] (當年舊聞)《微中子超光速實驗— 打破宇宙速度極限?》,方勵之著,發表於2011年11月號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59

[3] 《Faster-Than-Light Neutrinos Aren’t》by Clara Moskowitz, SPACE.com on June 8, 2012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aster-than-light-neutrin/

[4] 《Coronavirus: Why ar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difficult?》https://www.bbc.co.uk/news/52311014

[罕有沒“標題黨”嘅認真文] 論科普和學術推廣 (Some personal comments on popular science)

小弟做咗「標題黨」(?)咁耐,唔少人應該都畀小弟嘅標題「呃」過,click咗入去睇小弟嘅拙文,最後仲睇到一頭霧水,心入面應該想打小弟好耐,好似係(?)有見及此,今次小弟嚴肅認真番一次,講講小弟喺心入面對學術推廣/科普、坊間某啲科普做法同大眾點睇科普嘅一啲個人睇法。PS: 寫一篇科普文去討論科普,唔知點解感覺有啲好似搞公投去決定要唔要公投咁,總覺得有啲怪咁…(笑)

(其實小弟自問每次拙文標題都好貼題,真心覺得小弟=標題黨嘅未免有啲太冇幽默感啩)


學術推廣/科普嘅重要性

雖然人人都話「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個個(香港)阿媽都教細路要努力讀書,但事實上現實有幾多人真心咁樣諗,離開咗校園後仲會有興趣了解一下專科知識呢?唔好話學新知識,香港人連中學、大學學過嘅嘢考完試後都即刻還番晒畀老師啦…

一般香港普羅大眾平日通常只係會關心好似「安心之亂」哩啲花邊娛樂新聞,睇吓體育賽事、追吓Marvel電影,至多發生「送中」時忽然關心一下政治、國家議題。學術研究、科學新知從來都唔會係主流大眾有興趣嘅嘢,尤其喺香港哩個過份功利嘅社會。好似最近物理學界黑洞「處女寫真」嘅大新聞[1],某啲香港人第一句只係會問「有咩用?可以用嚟賺錢?」咁…


作為學術界(曾經)嘅一份子,小弟當然唔太鍾意見到哩個現象。小弟不嬲唔認同學術議題、科學知識係應該只留喺大學象牙塔入面,搞學術先需要認識嘅嘢,更何況學術研究係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嘅主要原因。試諗吓冇咗班古希臘哲學佬「9噏」,冇咗物理學家研究量子力學同相對論,你諗今時今日仲會有真·民主嘅概念,睇得穿強國同港共嘅假民主把戲,仲會有手提電話同GPS用?

身為人類文明嘅一份子,某程度上係有責任認識*吓學術議題同科學新知去了解一下人類社會嘅發展同文明未來嘅走向,更何況絕大部分大學嘅開支、研究經費你作為納稅人都有份出。唔通學術佬走去做好似「食早餐高分啲」嗰類垃圾研究嘥納稅人錢,或者好似賀XX無視龐大風險同倫理問題[2]去搞基改BB咁你都唔理?而且知道一啲正確嘅知識同學習學術精神,亦可以避免誤入動物傳心師、生物共振、盲搶鹽哩啲呃人陷阱。

*認識同關注=/=要你識晒或去搞學術,兩樣嘢係有分別嘅

所以小弟絕對認為搞學術嘅係應該出一份力去宣傳自己嘅學科,去啟蒙下一代同普羅大眾,唔好淨係留喺大學象牙塔入面不問世事,圍爐取暖。更何況納稅人同大眾係有權知道同監管你做嘅學術研究?


不負責任、「博出位」嘅學術推廣/科普? 

雖然小弟好支持同欣賞學術界同儕或其他人肯花時間做學術推廣,不過對過份明星化同某啲做法頗有微言。搞學術推廣或科普同教育/搞學術一樣,係要有學術操守,應該誠實地表明自己對講解嘅課題有幾多認識,唔好為咗滿足讀者/觀眾,走去過份解讀同講解時涉獵太多自己唔太明白、唔熟識嘅領域,尤其喺人人都可以係KOL嘅哩個年代。唔熟識課題,但又過份解讀或唔先去認真做功課,令自己搞清楚明白就隨便咁講解係不負責任嘅行為,同教壞人、傳播錯誤訊息冇分別,做成嘅壞影響亦可以好大,尤其當你有啲知名度同一定影響力嘅時候。極端嘅例子就好似你唔識量子力學但又走去講量子糾纏,講解錯當中嘅概念,結果係反而有機會令社會出現更多量子磁鐵、動物傳心哩啲偽科學嘢。所以正如小弟平時科普都只會講自己熟識嘅宇宙學同理論物理學,好少講解其他自己唔認識嘅課題,就算係物理學嘢都好。


事實上就算係教書或學術佬,做學術推廣時或多或少都有哩個問題,始終搞學術推廣或科普帶來嘅知名度同虛榮感可以好大,令人上咗腦唔記得學術操守。就好似著名科普人同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 Kaku)咁,無錯佢係教授,曾經喺弦論領域研究有一定嘅貢獻,但自從佢全職搞科普之後其實已經同近年最新嘅前沿物理學研究脫咗節,試過喺電視節目亂咁講解「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3]。而且唔知係咪為咗「博出位」吸引觀眾同讀者,佢仲成日將一啲未經驗證嘅假說理論或甚至係似是而非或錯誤嘅概念講到係真嘅一樣,連去科幻世界啲FF嘢到,吹水吹到話科幻小說入面嘅嘢將來都會一一實現到,模糊咗科幻同嚴謹科學中間嘅界線[4]。

(其實就算霍金都有少少哩個問題,好似佢做科普時成日將自己提出同相信嘅「時間喺大爆炸前唔存在」哩個假說理論講成係已被驗證嘅真理,明明理論物理學界都仲未有定論…)

始終普羅大眾一般唔會對你講解嘅課題同學術領域有深入嘅認識,好容易就會當咗你係領域嘅權威或專家,盲目相信你講嘅所有嘢,甚至吹捧你、幫你「做神」成為知名人士。

PS: 小弟當年仲係中學雞嘅時候亦曾經以為加來道雄或確斯(Brian Cox)係物理學界嘅明日之星,甚至係下一位愛因斯坦。不過事實係佢哋其實只係著名科普物理學家,好耐冇主力做研究工作,講唔上係物理學界舉足輕重嘅人物


學術推廣=/=教書,唔係學習知識嘅捷徑

另一樣小弟想講嘅係,個人認為一般普羅大眾看待學術推廣/科普嘅錯誤觀念。冇錯,同一般沉悶嘅教科書同學術論文唔同,學術推廣或科普嘅文章/節目通常會比較生動有趣,而且門檻唔高,會用好多比喻同簡化手法令人比較容易有興趣睇落去。不過咁唔代表佢哋係學習知識嘅捷徑,你可以用佢哋嚟取代教科書或傳統課堂。睇完哩類文章或節目就以為自己真係學識或完全明白文章講嘅課題,哩個其實係好錯嘅觀念嚟,同以為自己花幾個鐘上完Google大神嘅堂就會變成專家一樣咁天真。學術普及嘅角色應該係啟蒙同帶大眾進入學術領域嘅一道門,個人唔太認同將重點放喺教導知識方面。

學習係冇捷徑嘅,唔應該抱住睇完就會完全明白嘅期望去睇學術普及文章/節目。如果對課題真係好有興趣,想認識同明白多啲,正確嘅做法係應該去搵教科書同講義去認真睇。小弟寫科普文嘅出發點不嬲都係為咗引起大家嘅關注同興趣,等大家有個大概認識,啟蒙同刺激大家思考,培養大家嘅學術精神,給大家一個大概嘅故事圖像;唔會盲目追求follower數目或抱住好似教書咁嘅心態去寫,亦唔會強求大家完全睇得明,尤其係嗰啲高深嘅物理學課題(當然更多係因為小弟深明自己講解得唔好,好似係)。


記住睇小弟拙文或其他學術普及文嘅時候,唔好照單全收,似懂非懂咁睇完就當明咗;同時亦應積極參與討論同提問。另外亦唔好盲目吹捧同「做神」,應該同時參考其他相關文章,可以嘅話睇文章前亦應該先行去了解作者嘅背景,評估一下作者對嗰個課題有幾多認識同文章嘅可靠程度。


最後完結前,等小弟分享一下《直角等於三角形》哩首歌,用入面「立說著書 便算位專家顧問」一句歌詞總結個人嘅睇法。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延伸閱讀:

[1]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by Veritasium (中文字幕)

[2]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對基改BB事件嘅高汁評論

[3] 《Why, Professor Kaku? Why?》by Matt Strassler 

《What “The God Particle” Hath Wrought》by Sean Carroll

[4] https://www.quora.com/What-do-physicists-think-of-Michio-Kaku

[我見過霍金,我真係見過] 淺談霍金

追咗小弟嘅blog咁耐,次次都係講啲深奧嘅物理理論,小弟又經常解釋到一嚿嚿(好似係),大家或者成日都睇到一頭霧水⋯ [sosad] 有見及此,今次轉一轉主題,等小弟「獻出第一次」,輕鬆一啲,講吓小弟聽過/遇過一啲有關霍金嘅有關生活逸事啦!


小弟與霍金「師兄」嘅「交集」- 「我真係見過霍金!」

小弟雖然不才,但讀物理嘅成績都算過得去,有幸喺碩士嘅時候去著名嘅劍橋大學深造物理,做霍金嘅「師弟」,有幸一睹霍金真人嘅風采。不過小弟雖然當時與霍金身處同一學系大樓,親眼(喺遠距離)見過霍金真人唔少次,但其實都只係好似某某局長嘅程度之流,連同霍金對話,甚至聽佢演說都冇試過 [banghead] 所以好老實講,小弟識霍金嘅學術研究理論多過佢本人,並唔太清楚霍金真人係點。不過小弟都可以講一下小弟睇到、由人哋口中聽番嚟有關霍金嘅所見所聞。

image1453459969115

(圖擷取自《852郵報》)https://www.post852.com/141558/「見過steve-jobs」好巴閉%E3%80%80楊偉雄僅5年it經驗有眼睇/

小弟喺劍橋修讀碩士嗰一年霍金咁啱67歲,啱啱係佢達到劍橋大學官方規定要由學術界聲望最高學術職位之一嘅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退落嚟嗰年,學系當時都有搞唔少活動賀霍金「榮休」。雖然話「退休」,不過其實喺學術界好多時只係名義上嘅「退休」,唔少教授退休後一樣會繼續做研究,始終對唔少教授嚟講研究係佢哋嘅終身職業同興趣,霍金當然亦唔例外。

咁啱嗰一年又係金融海嘯發生後冇幾耐,英國經濟蕭條嘅一年。為咗解決危機,英國政府開始搵大學、學術界「開刀」,而冇「任何經濟貢獻」好似理論物理學、數學系哩啲學系首當其衝被大幅削減經費同資源。霍金雖然已經名成利就,自己又已經半退落嚟,但佢冇好似某城市「上晒岸」嘅老一輩咁活喺過去,淨係識話年青一代唔上進,佢依然肯企出嚟抗議為學界爭取,甚至要挾話要離開英國去加拿大做研究 [1]。佢當時甚至已經計劃付諸行動,小弟嗰陣時親眼睇到佢嘅助手、秘書幫佢執辦公室、搬嘢搬咗成年,好似係。不過結果最後佢都選擇接受挽留,留番喺劍橋繼續研究同渡過餘生。

另外當然唔可以唔講小弟對霍金嘅敬佩之情。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霍金喺理論物理學界嘅學術成就,發表咗無數劃時代嘅物理理論,好似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3] 等,小弟之前亦(不負責任咁)簡單講解過一下[2]。不過最令小弟佩服嘅係霍金除左自己勁之外,佢仲桃李滿門,教授同指導出唔少喺學界舉足輕重、獨當一面嘅著名物理學家,包括基邦斯(Gary Gibbons)佩利(Malcolm Perry)等等,當年差唔多超過一半劍橋應用數學系理論宇宙學中心入面研究重力同黑洞嘅教授都曾經係佢嘅學生嚟 [adore] (雖然佢貴為中心主管應該都係部分原因)。所以佢對理論物理學界嘅貢獻絕對唔係一兩段說話、一兩篇文章可以概括得晒,時至今日仲深深咁影響住物理學界。PS:不過小弟最最佩服霍金嘅係佢研究時竟然可以唔用紙筆,喺腦入面進行咁多複雜冗長嘅運算 [adore]


霍金幾玩得同幾有正義感,好似係

雖然患有罕見嘅ALS怪病,甚至確診初期被斷言唔會淨番好耐命,但霍金一直冇放棄過,抱住堅強嘅意志樂觀咁面對。霍金哩啲勵志故仔相信大家都聽唔少,但你又知唔知霍金其實仲係一個幾玩得、風趣幽默嘅人呢?例如佢試過唔少次同其他物理學家打賭實驗結果、理論啱定錯[4],又成日客串出演唔少電影同劇集好似《星際奇遇記》(Star Trek) 同《囧男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仲試過體驗零重力飛行。霍金亦好識享受人生,同其他典型英國人一樣,佢一樣鍾意飲茶同對茶有要求,好似係。霍金同時都係一個意志非常堅定,甚至極端到有啲固執嘅人,不過哩個可能就係點解佢能夠「戰勝」怪病不特止仲咁成功嘅原因啩!有興趣可以睇吓小弟讀博士時嘅「老闆」佢對霍金嘅一啲個人回憶(英文)

https://youtu.be/EsNjHaKwN5E

除左之外,唔似某強國、城市嘅科學家甘於封閉自己喺象牙塔入面,不過問世事,甚至係趨炎附勢、為強權撐腰,霍金時不時都會對重要嘅社會議題發表意見同利用自己嘅影響力幫啲弱勢社群發聲。好似早幾年為咗表達對巴勒斯坦嘅支持同對以色列政府嘅不滿,佢公開表示杯葛喺以色列舉行嘅學術會議,喺社會同學術界做成一定嘅迴響[5]。

最後當然唔可以唔提佢活用自己獨特嘅形象大力推動科學普及,寫咗一系列科普作品,將艱深沉悶嘅宇宙學同理論物理學用通俗嘅言語形象化咁講解畀普羅大眾認識,引起佢哋嘅興趣,感染同啟蒙咗一代又一代嘅有志投身科研嘅人。#

# 雖然大部分平常人都未必睇得明佢講乜,而且佢又將佢部分未經驗證嘅假說理論當成證實咗咁講(不過唔少科學家其實都有哩個通病,佢已經唔算過分嗰啲)

今次講住咁多,喺完之前送上電影《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嘅結尾配樂再次緬懷一下哩位傳奇嘅物理學巨匠,希望佢喺另一個世界搵到能夠描述宇宙物理世界一切現象嘅萬有理論 (相信哩個先係佢最大嘅心願)。

https://youtu.be/pZ3b1a2OnhQ


延伸閱讀:

[1] Ferguson, Kitty (2011). Stephen Hawking: His Life and Work. Transworld. ISBN 978-1-4481-1047-6.

[2] 《 [我見過霍金,我真係見過*] 淺談霍金學術成就(一)》

https://godfreyleungcosmo.wordpress.com/2018/03/18/%e6%88%91%e8%a6%8b%e9%81%8e%e9%9c%8d%e9%87%91%ef%bc%8c%e6%88%91%e7%9c%9f%e4%bf%82%e8%a6%8b%e9%81%8e-%e6%b7%ba%e8%ab%87%e9%9c%8d%e9%87%91%e5%ad%b8%e8%a1%93%e6%88%90%e5%b0%b1%ef%bc%88%e4%b8%80/

[3] 《叮噹法寶物理原理大解構 [三] 》

https://godfreyleungcosmo.wordpress.com/2017/06/20/%e5%8f%ae%e5%99%b9%e6%b3%95%e5%af%b6%e7%89%a9%e7%90%86%e5%8e%9f%e7%90%86%e5%a4%a7%e8%a7%a3%e6%a7%8b-%e4%b8%89-the-physics-behind-doraemon-gadgets-iii/

[4] 《Stephen Hawking, betting man》,Daniel Clery著,Science  23 Mar 2018: Vol. 359, Issue 6382, pp. 1317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may/08/stephen-hawking-israel-academic-boycott

[6]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03/stephen-hawking-sean-carroll-physics-airport/55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