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news” is so exciting] 淺談最近同muon有關嘅粒子物理學新「發現(s)」 (Recent muon-related particle physics “discoveries” explained)

(credits: Chris Madden)

好耐冇出文啦,唔知哩期最受大家關注嘅新聞係乜呢?台灣嘅「鮭魚之亂」?單春表態撐新疆棉?長賜號擱淺?叫人白票=犯法?定英國事頭婆老公菲臘親王逝世?除咗嗰堆之外,大家又有冇留意科學方面嘅新聞呢?喺近一個月,理論/粒子物理學又再次成為咗科學新聞嘅頭條啦!而當中嘅主角,就係muon(渺子)啦!唔知大家對相關嘅新聞又知幾多呢?今次等小弟為大家做個「(非?)專業」講解啦!

PS:個人覺得粒子物理學入面,好多粒子嘅(坊間)中文譯名太膠,所以小弟會用番英文。


muon係乜嚟?(What is a muon?)

(credits: Jorge Cham [4]) 

開始之前,我哋首先需要認識一下muon係乜嚟。muon係一種fermion(費米子),係lepton(輕子)嘅一種,同一般我哋認識嘅電子非常相似。佢幾乎大部份嘅物理特性,包括電荷、自旋(spin),都同電子一樣,同樣有相對應嘅反粒子(叫anti-muon),分別只係質量重好多,本身唔穩定,會通過弱作用力,衰變成電子而已。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嘅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現象,早期其中一個實驗觀察證據,就係同觀察muon衰變有關。簡單嚟講,你可以將muon睇成係「電子」嘅「肥版表兄妹」。而亦因為muon夠「肥」,所以理論上佢更容易受未知嘅物理影響,更容易同質量極重嘅未知粒子發生(間接)相互作用(記得E=mc2嗎?)。

由於muon帶有量子自旋嘅物理特性(註:同電荷一樣,係固有量子特性嚟,唔係真係指粒粒子「自轉」𡁵),佢自己帶固有嘅角動量。而因為muon同時間帶有電荷,所以同經典電磁學嘅電流磁效應情況類似,muon會隨之而自帶磁性/有自己嘅磁場,哩個就係muon嘅磁矩(magnetic moment)。而今次嗰單最多人講,同muon有關嘅新聞,就係同測量muon嘅磁矩有關。


LHCb最近同muon有關嘅初步「發現」(Recent “discovery” at LHCb)

The LHCb experiment at CERN (Image: CERN)

好啦,簡單介紹完muon後,係時間入正題。不過講之前,「戴番個頭盔」先,跟住落嚟講嘅哩兩單新聞,嚴格上未可以叫「發現」,仲未達理論/粒子物理學真.發現所需嘅標準。

首先,最近第一單同muon有關嘅粒子物理學「新發現」,係上月底由位處CERN嘅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入面其中一個實驗LHCb公佈。 個實驗係測量由超重夸克,bottom quarks(又叫”beauty” quarks)組成嘅b-meson^嘅超罕有衰變過程。

^中文叫介子(「戒指」sosad)

實驗團隊發現有初步「證據」顯示,衰變成正負電子對嘅比例,高於衰變正負muons對[1]。哩個「發現」違反咗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lepton flavour universality,即撇除質量外,所有Standard Model唔同flavour嘅帶電荷lepton特性同gauge boson coupling$應該一樣先啱。

$ 哩度唔計希格斯場(Higgs field)嘅Yukawa coupling,而哩個Yukawa coupling亦即係lepton嘅質量嚟。因為Higgs boson唔係gauge boson嚟,所以一般嚟講,粒子/理論物理學係唔會當Higgs field相互作用為「第5種基本力」,尤其基本粒子同Higgs field嘅相互作用,背後原理係同自發性對稱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有關嘅希格斯機制。喺高能量時,電磁力同弱作用力會結合番做同一種力,即電弱相互作用,electroweak gauge symmetry會回復返,Higgs field嘅真空數值,同其相關嘅coupling會全部變0,即相互作用同粒子質量變0。


Fermi Lab muon g-2實驗結果公佈 (Recent results of the Fermi Lab g-2 experiments)

(credits: Jorge Cham [4] )

另一單新聞就係好多人講,上星期由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ion Laboratory),公佈嘅muon g-2實驗結果。

之前提到muon自己帶有磁性,即磁矩。如果將muon放喺一個外磁場入面,佢嘅磁矩會同外磁場有相互作用,繼而衍生出微小嘅擾動,情況就好似轉陀螺咁。Fermi Lab實驗做嘅,就係透過精確測量哩啲微小擾動,去計算muon嘅固有磁性。準確啲講,係測量相關嘅g-factor,即磁矩嘅相關dimensionless數值,而且係測到小數點後好多個位。

點解要測到咁精確?因為哩啲小數點後好多個位嘅細微數值修正,其實係源自背後粒子理論模型嘅量子修正(quantum corrections)。而哩啲量子修正,相對應嘅物理過程,係可以涉及一堆罕有同超高能量嘅粒子,甚至過程間(註:指測量時,initial同final state中間嘅直接觀察唔到嘅過程。有興趣嘅,可以去睇吓乜嘢係量子場論QFT同loop Feynman diagrams)「違反」一堆守恆定律,包括粒子數同能量守恆。

量子場論世界下嘅「真空」
(Creator: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Center
Credit:NASA/CXC/FIT/E.Perlman et al, Illustration: NASA/CXC/M.Weiss)

(不準確)比喻嚟講,喺高能粒子嘅量子場論世界,我哋嘅宇宙係好似「一煲由唔同材料煲成嘅湯」,空間充斥著一堆又一堆不停起伏擾動嘅量子場,包括真空狀態時。而哩「煲湯」,係會同muon有相互作用,修正muon嘅磁矩數值。哩個修正,係會根據「煲湯」嘅組成成份(量子場)而唔同。所以準確咁測量哩啲細微數值修正,係可以用嚟驗證Standard Model或粒子理論模型。

而上星期,Fermi Lab就公佈「發現」這個g-factor測量值同Standard Model嘅理論值有明顯分別,顯示有機會有未知嘅新粒子/基本力*影響𡁵muon。睇嚟屹立不倒多年嘅Standard Model,終於要迎嚟被推翻嘅一日?

* 喺標準模型同量子場論,力同粒子某程度上係「同一樣嘢」嚟,而基本力係由gauge boson傳遞


後記

(戴番頭盔先,一早未證實,都唔好開心得太早住)

Fermi Lab嗰單可以話係「old news is so exciting」,因為muon g-2值實驗同理論嘅差異,其實唔算「新發現」,早喺廿年前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已經做過類似實驗,搵到類似嘅初步「證據」。今次Fermi Lab實驗,就係進一步驗證究竟哩個「發現」係真定假。所以哩個muon g-2差異,其實喺理論/粒子物理學界,可以話係「舊聞」喔!


另喺Fermi Lab公佈結果嘅同一日,有一組比較細,叫BMW嘅理論團隊,喺Nature發表一篇研究論文。佢哋研究喺完全唔參考量子色動力學實驗數值,單純透過格點量子色動力學(lattice quantum chromodynamics, lattice QCD),用超級電腦計算標準模型入面所有同QCD有關嘅費曼圖貢獻,發現標準模型嘅muon g-2理論數值,可能同一般粒子物理界其他團隊得出嘅值有出入,實驗數值仍然有機會同標準模型吻合 [2]。

最後正如小弟之前講,哩兩單「發現」,暫時都只係屬hints級別,統計數顯著性分別為3.1σ同4.2σ,仲未達理論物理真·發現級別,即純粹屬random chance嘅統計誤差要少於3,500,000份之一


最後送首改編自單春歌曲嘅《棉棉》畀大家。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延伸閱讀:

[1] 《Intriguing new result from the LHCb experiment at CERN》CERN News

[2] 《Leading hadronic contribution to the muon magnetic moment from lattice QCD》

[3] 《第242話:新的物理學要出現了嗎?(Muon g-2實驗結果發佈》by 超中二物理宅

[4] 《The Muon g–2 Anomaly Explained》by Jorge Cham,即畫PhD Comic條友(英文漫畫圖解)

[5] 《‘Last Hope’ Experiment Finds Evidence for Unknown Particles》by Quanta Magazine

[6] 《NEWS: What’s up with Muons? – Sixty Symbols》 by Sixty Symbols (英文高質片)

[7] 《Why the Muon g-2 Results Are So Exciting!》by PBS Space Time (英文高質「非入門級」科普片)

[8] 《This result could change physics forever》by Physics Girl 

《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2020相關研究「專業」簡介》

(網絡圖片)

嚟到十月,除左有世界某地區嘅「國殤日」外,亦係一年一度諾貝爾獎公佈得主嘅日子。而啱啱哩個禮拜,瑞典皇家科學院就公佈將今年嘅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畀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兼數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畀德國天體物理學家根素爾(Reinhard Genzel)同美國天文學家蓋茲(Andrea Ghez),以表揚佢哋喺黑洞(black holes)研究上作出嘅重大貢獻:前者由理論層面上,證明黑洞係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嘅幾乎必然產物;而後兩者就由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分別率領團隊透過多座世界最大嘅望遠鏡,用各種方法去直接觀察銀河系中心,證實咗嗰度存在住一個質量異常龐大嘅緻密天體(supermassive compact object)* [1]。

*一般相信係超大質量黑洞

對今年哩個結果,小弟身為一個(前?)理論物理學家,當然感到興奮,尤其係興幸彭羅斯唔使「步霍金後塵」,佢「終於」被評審賞識#,有機會借哩個機會令更多大眾關注同了解一下佢早年嘅革命性研究成果(而且佢仲係「祖國」嘅物理學家!)。不過有見大部份中文媒體報導,普遍都只係搬字過紙,直接翻譯外文報導,而且講解得唔精確,所以小弟想喺呢度嘗試嚟個「專業」簡介,講解吓彭羅斯嘅研究有幾重要同犀利。

#   其實有陣時小弟會覺得喺現今哩個時代,攞唔到諾貝爾獎某程度上先係理論物理學家嘅「榮譽」。始終諾貝爾獎太多過時嘅規則,而且理論物理學研究一早已經超前實驗研究好多,受人類科技所限,好多理論其實都好難可以喺物理學家生前被驗證到


「黑洞只係空中樓閣」,早期嘅相對論/黑洞研究

(圖片擷取自 youtube, 《What if Black HOLES were in Minecraft?》)

正式入主題前,我哋有需要了解一下相對論/黑洞研究史。愛因斯坦喺1915年發表嘅廣義相對論,無疑係物理學歷史上其中一個最重要同劃時代嘅理論,完美取締咗多年無可撼動嘅牛頓萬有引力理論。去到百多年後嘅今日,哩套理論仍然係物理學重要嘅研究課題,亦係宇宙學研究必備工具之一。

雖然哩套理論非常優美同「簡單」,當中嘅愛因斯坦場方程,甚至係只涉及4維時空度規張量(4-dimensional spacetime metric),運動方程為二階微分方程(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嘅定域性重力理論嘅唯一可能性(詳見Lovelock’s theorem [2]),但要完整明白整套理論同當中嘅可能性仍然係一件好困難嘅事。

首先廣義相對論嘅場方程係非線性(non-linear)偏微分方程,哩啲方程係冇辦法完整咁被破解,每個解都可以好唔同。另外物質/能量同時空間嘅關係環環相扣,前者嘅分佈決定時空點扭曲同演化,而同一時間,時空嘅曲率同演化又反過嚟影響番物質/能量點運行。所以絕大部份情況下,數學家同物理學家係冇辦法直接去解廣義相對論嘅方程(就算用電腦numerically都好難,係上世紀未先開始有突破,好似係)。

(credits: xkcd, #1158)

因為咁,尤其喺相對論研究早期,數學家同物理學家好多時都會退而求其次,假設一啲好特殊情況,例如有球狀對稱性嘅情況,簡化啲方程去解,就好似最早發現嘅史瓦西解(Schwarzschild solution)咁。而黑洞就係由史瓦西解出發,想像如果相關物質嘅質量全部被壓縮入史瓦西半徑內,從而得出嘅理論猜測。當哩個情況出現時,喺已知同被驗證嘅物理學框架下,係冇任何機制可以阻止物質被重力塌縮至一個「奇點」— 時空中一個密度無限大嘅一點^。

^ 一般相信「奇點」唔係真實存在,唔係咩所有物理學/自然法則唔成立嘅「神之領域」。「奇點」正確應該理解做廣義相對論失效嘅地方,代表需要用更加完善嘅量子重力去取締解釋。

不過哩個推論建基於特殊完美對稱性情況嘅假設上,而且數學上嘅方程解唔代表現實上存在,就好似「現實自然世界唔存在完美嘅三角形」,「愛因斯坦嘅靜態宇宙只係廣義相對論嘅特殊兼唔穩定嘅解,亦唔係我哋宇宙嘅模型」。所以上世紀60年代之前,唔少物理學家都認為黑洞只係「空中樓閣」。而愛因斯坦都係當中嘅一份子,佢自己一直都唔相信黑洞現實上存在 [3]。


黑洞係廣義相對論入面,無可避免嘅必然產物

(彭羅斯發明嘅彭羅斯圖。上圖描述一個史瓦西黑洞)

為左解答黑洞究竟係唔係只係特殊數學解哩個疑問,上世紀50年代數學家同物理學家就開始諗方法,喺唔考慮完美對稱嘅情況下,去解愛因斯坦場方程。其中一個就由惠拿(John Wheeler)等人提出嘅運用微擾理論(perturbation theory)嘅方法,加一啲微擾變化落完美對稱情況,去研究完美對稱解係唔係穩定,同拓展去考慮一啲條件冇咁苛刻嘅情況。而與此同時,彭羅斯就選擇走另一條革命性、完全唔同嘅路,透過研究光錐在時空中嘅幾何同拓撲結構,去理解喺廣義相對論中,事件間嘅因果關係結構。 

而佢研究得出嘅結論,就係喺廣義相對論框架同好普遍嘅情況下,只要某局部地方嘅重力足夠強大,能夠永遠困住入面嘅物質(包括暗物質)$,咁最終必然會演化出到一個「奇點」。所以只要恆星質量夠大,就無可避免會演化出黑洞。換句話說,哩個結論證明咗廣義相對論必然係未完善,唔係最終理論。

$ 除非你考慮暗能量嗰類exotic matter

哩個研究成果亦inspire咗霍金搵佢合作,將個結論反過嚟應用喺宇宙演化,證明廣義相對論框架下宇宙必然始於一個「奇點」,即係大爆炸奇點。結合哩兩個研究結論,就係著名嘅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s)


後記

除左研究理論物理學,彭羅斯亦係一位數學家,數學方面嘅貢獻都唔少,其中包括彭羅斯密鋪(Penrose tiling)嘅發現[4]。佢近年甚至走去研究意識,嘗試用量子力學去解釋/理解意識,不過個人對佢哩方面嘅研究就不願置評啦。

PS:每次網上有人討論天文物理學或分享相關新聞嘅時候,唔知點解不時會有人彈出嚟話「只係勁噏,都未親身去/睇過」、「都驗證唔到」、「研究嚟都無用」,尤其某個城市。對此,小弟只係想講Xiang Gang果然係人傑地靈,人材輩出,唔怪知會出到阿叻哩類偉人(曲)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延伸閱讀:

[1] 諾貝爾物理學獎英文官方新聞稿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0/press-release/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velock%27s_theorem (英文維基)

《The Einstein Tensor and Its Generalizations》by D.Lovelock (專業理論物理學學術論文,「慎入」)https://doi.org/10.1063/1.1665613

[3] 《The Reluctant Father of Black Holes》by Jeremy Bernstein,刊於《Scientific American》(英文)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he-reluctant-father-of-black-holes-2007-04/

[4]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潘洛斯爵士手中的數學》,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5] 《Sir Roger Penrose: The man who proved black holes weren’t ‘impossible’》BBC https://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54439150

[6] 《奇點與奇點定理簡介 (三)》,盧昌海著(殘體勿屌)https://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physics/energy_condition/singularity_theorem_3.php

[7] 《How Time Becomes Space Inside a Black Hole | Space Time》by PBS Space Time

[8] 《「黑洞係橙色嘅?」*淺談乜嘢係黑洞》
https://godfreyleungcosmo.wordpress.com/2019/04/27/%e3%80%8c%e9%bb%91%e6%b4%9e%e4%bf%82%e6%a9%99%e8%89%b2%e5%98%85%e3%80%8d%e6%b7%ba%e8%ab%87%e4%b9%9c%e5%98%a2%e9%bb%91%e6%b4%9e%ef%bc%88what-are-black-holes%ef%bc%89/

[物理近代史小故事] 《微中子「快過」光速小明?》(The infamous faster-than-light neutrino anomaly)

最近幾個月,武漢肺炎#喺全球肆虐,染疾人數已超過3百萬人,差唔多全部國家都被逼鎖國、實行禁足令,唔知大家喺哩段時間過得好唔好呢?小弟work from home都就嚟兩個月,睇怕短期內仍然要繼續(因小弟唔喺香港)……

喺今次瘟疫,為咗了解同預測疫情嘅發展,唔少人都突然「流行病學家」、「數據分析師」上身,嘗試從公開數據去比較唔同國家各種抗疫手法嘅成效,寫文章去批評或表揚某啲國家所採取嘅抗疫手法,甚至包括大力讚揚強國嘅「果斷」。對哩個現象小弟有啲個人睇法,所以想籍哩個機會分享物理學近年嘅一個小故事。

#武肺是強國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大家正名


微中子「快過」光速,相對論被推翻?(Neutrino travels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位於日內瓦嘅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除左用大型粒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搵之前未被發現,好似希格斯粒子(又叫「上帝粒子」*)嘅高能粒子外,入面仲有做一大堆與理論物理學相關嘅其他大型實驗。好似測量微中子(neutrinos)特性,研究微中子振盪(neutrino oscillation)嘅 OPERA(Oscillation Project with Emulsion-tRacking Apparatus)實驗。

*小弟其實唔係幾鍾意哩個「花名」

故事話說喺2011年3月,OPERA嘅物理學家做實驗,測量用粒子加速器製造出嚟嘅微中子,由日內瓦傳送至意大利山區另一實驗室所需嘅時間。佢哋竟然「發現」有質量嘅微中子,行得比光仲快,比光早咗大概60.7納秒(nanoseconds)到達,「打破」狹義相對論嘅光速限制[2]。當然作為嚴謹嘅科學家,團隊佢哋自己一開始都唔信係「真」,認為只係某運算或實驗部分出咗問題。

不過經過幾個月,團隊不斷反覆驗算實驗數據之後,仍然得出同樣嘅結論,統計學上嘅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甚至變得更強。雖然係咁,但佢哋仍然對結論抱有相當懷疑。於是班科學家就喺同年9月開咗記者會,公佈團隊嘅研究結果,邀請各地嘅物理學家一齊幫手驗證、搵出原因,或重現佢哋嘅實驗結果。

新聞一出,某啲對物理一竅不通嘅媒體、坊間大眾就即刻「打晒飛機」,大力宣告終於搵到行過快過光速嘅嘢,FF時光機、回到過去指日可待……唔少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亦埋手研究、發表唔同嘅理論模型,去解釋有質量嘅微中子點解可以快過光速。


原來只係有人冇插好條線,空歡迎一場(The anomaly results were simply caused by an improperly attached fiber-optic cable, relativity is safe)

小弟當年仲係博士生,聽到哩個實驗結果都好驚訝,不過就唔太相信個結果。嗰時所屬嘅大學department都有一兩個seminars,請其他理論物理學家嚟,講解佢哋發表嘅理論模型,點樣可以解釋哩個同相對論有衝突嘅現象。

不過後來再過幾個月後,OPERA嘅團隊發現佢哋擺咗烏龍,原來只係實驗出咗問題。之前嘅實驗結果係因為有一條光纖cable冇插好,導致測量時間用嘅鐘行快咗。重新做過實驗後,最終發現微中子根本冇行得快過光速。

哩個故事教訓我哋:數據唔係一切,理解實驗嘅methodology,好似數據點得嚟、可唔可靠同樣好重要。純個人感想:見到啲人攞住強國喺今次瘟疫公佈嘅數據,就咁直接用嚟同其他地方比較,衡量唔同地方抗疫手法嘅可取之處,唔知點解諗起哩個物理故仔。

事實上,即使撇除好似強國哩類冇透明度嘅獨裁國家,比較唔同國家嘅疫情或防疫措施,仍然唔係一件簡單嘅事情,唔係就咁直接分析、模擬各地官方數據就可以得出一個正確嘅結論[4]。就好似檢測機制咁,檢測幾多人、邊類人可以優先檢測等等,唔同地方已經好唔同。單從確診人數、死亡數字就隨便作出判斷,仲要認為係真理,其實係好天真。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samplingbias #datascience #datascientist #中國數字可信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延伸閱讀:

[1]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ster-than-light_neutrino_anomaly

[2] (當年舊聞)《微中子超光速實驗— 打破宇宙速度極限?》,方勵之著,發表於2011年11月號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59

[3] 《Faster-Than-Light Neutrinos Aren’t》by Clara Moskowitz, SPACE.com on June 8, 2012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aster-than-light-neutrin/

[4] 《Coronavirus: Why ar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difficult?》https://www.bbc.co.uk/news/52311014

[物理學新聞報導] [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宇宙學再次成為主角 — 淺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半個)[一] 》(Cosmology becomes the focus again! Brief discussions on (half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9)

鑑於小弟憂心香港嘅局勢,同忙𡁵自己嘢,最近都冇乜時間同心情寫文。唔知隔咗幾個月冇見,大家有冇掛住小弟呢?(應該冇,好似係……)

久別重逢,適逢啱啱上個月公佈嘅諾貝爾物理學獎(半個)同小弟嘅學術專長—宇宙學有關,今次小弟想同大家介紹一下得獎者皮布爾斯(Jim Peebles),講解佢獲獎嘅相關研究成果同其重要性。(Yeah!宇宙學又再次成為主角啦!)

皮布爾斯,一般人可能好少聽過哩位物理學家嘅大名,除左有啲香港人可能知道佢係首屆邵逸夫天文學獎嘅得獎者外。咁究竟佢有咩咁把炮,可以爬過今年黑洞「處女寫真」哩個街知巷聞嘅物理學發現頭,攞到今年半個嘅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PS:(純個人牢騷)諾貝爾獎無疑係物理學最重要、最具指標性嘅獎項之一。得獎者同佢哋嘅相關研究成果,無容置疑係學界中舉足輕重、甚至對人類社會有重大影響嘅表表者。雖然係咁,但過份「做神」,或功利咁單以諾貝爾獎去衡量一個科學家嘅成就、其研究成果價值,咁樣好似又太過……哩個情況喺華人社會特別嚴重。需知道諾貝爾獎其實有唔少「不合時宜」嘅甄選規則,例如得獎者唔可以多過3個、得獎者要未死、必須有大量嚴謹、經得起時間考驗嘅實驗證據等等。哩啲都係唔少偉大物理學家,包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內,點解攞唔到獎嘅原因,而且現今科研成果從來都唔係單靠一兩個天才就做到。另外,可能小弟見識少、孤陋寡聞,但我真係未見過有成功、偉大嘅科學家唔係出於興趣、好奇心做研究,而係從功利主義出發,一心以獲得諾貝爾獎為目標而取得重大成就……


現代宇宙學之父 (Jim Peebles,father of modern cosmology)

皮布爾斯係著名嘅美國/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界家傳戶曉嘅大人物。佢生於1935年,現為普林斯頓大學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Albert Einstein Professor Emeritus of Science)。比喻嚟講,如果話圖靈(Alan Turing)係電腦科學同人工智能之父,咁皮布爾斯就係「現代宇宙學之父 」*。

*愛因斯坦無疑係最先將宇宙學從形而上學帶入物理學嘅先驅者。佢嘅廣義相對論令物理學家終於有方法去了解、驗證唔同嘅宇宙觀學說。不過現代宇宙學出現之前,上世紀早年嘅宇宙學,仲係留於「估估吓」嘅年代。

現代宇宙學(modern cosmology)幾乎所有重大嘅研究,由太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1]、暗物質(dark matter)[2]、宇宙結構形成(structure formation),甚至去到暗能量(dark energy)[3],佢都有份參與,喺理論上作出重要嘅貢獻。而且佢嘅物理宇宙學(physical cosmology)理論仲奠定咗現代宇宙學嘅理論基礎,令宇宙學成為一門精密、嚴謹嘅科學範疇,正式被劃入理論物理學嘅板圖。

皮布爾斯早喺1960年代已經投身研究宇宙學,著力解答一切由宇宙起源、詳細演化過程,入面結構點形成,到宇宙嘅幾何形狀、組成成份等等嘅問題。雖然當年宇宙學屬少眾,物理學界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要解答哩堆問題係天方夜談,冇乜可能做到[4]。

作為著名宇宙學及天文學家迪克(Robert Dicke)嘅學生,喺佢嘅指導下,皮布爾斯最先著手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預測CMB嘅存在同與大爆炸模型嘅關係#。隨著天文學家威爾遜(Robert Wilson)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喺1965年搵到CMB確實存在嘅證據,大爆炸理論得以證實,佢開始仔細研究、計算CMB形成嘅物理過程,同我哋點樣可以透過詳細解讀哩啲大爆炸喺宇宙早期遺留落嚟嘅熱輻射,去了解宇宙嘅詳細演化,甚至係宇宙嘅組成成份,可以話正式開創咗現代宇宙學。

#最早提出CMB嘅其實係伽莫夫(George Gamow),以及佢嘅門生阿爾化(Ralph Asher Alpher)赫爾文(Robert Herman)

至於詳細有關乜嘢係物理宇宙學,皮布爾斯喺該範疇嘅相關研究成就同其重要性,請見下回分解[二]。


後記:以往諾貝爾科學獎慣例,一般都係頒獎俾具體、單一嘅獨立原創科研項目及相關科學家。例如同發現系外行星有關嘅今年另外半個物理學獎咁,雖然往往係人類科研嘅重要里程碑,但通常只係整個相關領域嘅一個「小部份」研究成果。情況就好似電影頒獎禮嘅最佳電影、主角或導演獎咁。今年頒俾皮布爾斯嘅半個獎,可以話一反哩個慣例,感覺上更似一個終身成就獎。


最後喺完之前,請容許小弟分享一下《挽歌之聲》改編自《Speechless》嘅超高質二次創作歌曲《虛作無聲》,希望香港人可以繼續堅定抗爭嘅決心。


延伸閱讀 ([1-3]為小弟之前寫嘅拙文):

[1] 《大爆炸系列 [二] 我哋都係大「爆炸」下嘅產物》

[2] 《暗物質,宇宙學入面嘅毒撚/乾物女》

[3] 《主宰宇宙的黑暗勢力》

[4] 《A ‘joy ride’ of a career: Peebles wins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tackling big questions about the universe》by Tom Garlinghouse, Princeton University

[5]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 — 外星生命不遠了?宇宙學再獲殊榮》by 《媽咪說》 (殘體字幕)

[6] 《Physics Nobel Honors Early Universe and Exoplanet Discoveries》by Michael Moyer and Natalie Wolchover, 《Quanta Magazine》

[毛記物理新聞報導] 搵唔到反而代表「搵到」?淺談缺乏暗物質星系嘅新發現(The evidence of absence implies “presence”? Comments on the latest lacking dark matter ghostly galaxies discovery)

喺舊年初,天文學家雲多肯(Pieter van Dokkum)領導嘅團隊喺著名科學期刊《自然》公佈搵到第一個「接近冇暗物質」嘅星系NGC 1052–DF2,震驚咗整個天文學界*[1]。哩個發現經傳媒大肆報導,喺坊間引起一定嘅討論。唔少反對暗物質理論嘅業餘門外漢仲話終於搵到暗物質(dark matter)其實唔存在嘅證據,終於證明到啲物理學家錯同9up啦!不過事實又係唔係真係好似佢哋講咁呢?

*最近一個月又公佈搵到第二個又係冇乜暗物質嘅星系NGC 1052–DF4[2]


重溫乜嘢係暗物質 (Recap on dark matter)

事實上哩個發現反而係「證明」咗暗物質真係存在嘅有力證據。大部分天文學家同宇宙學家,包括哩個發現嘅研究團隊,都一致認同係咁。咩話?搵唔到暗物質其實=「搵到」?原來物理學家都鍾意好似港共政府咁「搬龍門」? 當然唔係咁啦!要明點解物理學家反而會得出一個好似「完全相反」、違反直覺嘅結論,我哋首先要了解吓暗物質哩套理論係點嚟。

而家講𡁵嘅暗物質哩套理論模型喺上世紀30年代由天文學家茲威基(Fritz Zwicky)等提出,去到60-70年代要經由魯賓﹙Vera Rubin﹚等確立成型。暗物質就好似微中子(neutrions)咁,基本上同其他物質接近冇相互作用,我哋大部分情況淨係可以透過佢哋嘅重力影響間接推測到佢哋嘅存在。所以其實宇宙學入面微中子都算係暗物質嘅一種,不過係屬於熱暗物質(hot dark matter)。而現時天文學家同宇宙學家口中講嘅暗物質通常係指冷暗物質(cold dark matter)。後嚟物理學家再透過間接嘅重力影響搵到更多支持暗物質模型嘅證據,包括子彈星系團﹙bullet cluster﹚同重/弱重力透鏡﹙strong/weak gravitational lensing﹚等觀察現象,以及宇宙微波背景CMB嘅角功率譜 (CMB angular power spectrum)。詳細有關暗物質模型嘅討論小弟之前喺另一篇拙文已經講過[3] 。


所以暗物質模型其實唔係得比較多人知道,同星系觀察有關嘅星系自轉曲線﹙galaxy rotation curves﹚哩項單一證據支持。而事實上要說服物理學界公認接受一套理論模型唔係一朝一夕,幾個物理學家9噏吓就得嘅事,相反係要有好多唔同、獨立嘅證據支持,包括邏輯、數學上嘅理據,好似要有同其他模型唔一樣嘅預測結果。

另一方面,如果暗物質真係唔存在,只係錯覺嚟,咁就要由修改重力理論出發入手去解釋觀察結果。暫時理論模型例子有張量-向量-純量重力論(Tensor-vector-scalar gravity)重力熵力假說 (Emergent Gravity) 。前者就係修正牛頓重力理論 (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嘅符合狹義相對論嘅廣義版本,認為重力喺星系嘅尺度同機制上同太陽系、地球上嘅一般情況唔同,例如加速度去到好細時,平方反比定律(inverse-square law)就唔會再適用;後者就話重力根本唔係基本嘅物理相互作用嚟,只係微觀細小時空資訊間嘅量子糾纏結果,就好似熱力學係源於統計力學,係基本粒子間嘅其他相互作用衍生出嚟嘅效應咁。

雖然坊間媒體(尤其中文嗰啲)喺報導相關暗物質新聞時,唔少時候都鍾意吹奏修正牛頓重力理論,但某程度上哩啲理論暫時都仲停留喺單純嘅數據擬合階段,畀唔到獨特、同暗物質模型完全唔一樣嘅預測結果。模型大部分嘅預測結果唔係同觀察結果有出入,就係同暗物質模型一樣或者根本上仲未有完整嘅研究成果出嚟(即9噏階段)。好似華林德(Erik Verlinde)近年受關注嘅重力熵力假說論根本仲未成功建構到一個可以同有暗物質嘅宇宙標準模型ΛCDM比擬嘅宇宙演化模型出嚟。同暗物質模型比較之下,而家根本缺乏太多理據去說服物理學家支持哩啲理論,所以先至會唔係學界主流。暗物質模型其實冇啲門外漢諗咁容易就可以話推翻就推翻。


搵唔到暗物質其實=「搵到」?(Found no dark matter actually implies there exists dark matter?)

好啦,終於進入正題:點解喺某啲星系搵唔到暗物質=反證暗物質存在?咁係因為大部分嘅修改重力理論係「非常公平」,對所有星系係一視同仁,唔似某國或地方政府咁鍾意偏坦自己友。如果「暗物質」真係只係重力理論需要修正而衍生出嚟嘅錯覺假象,很難解釋為何會有啲星系冇「暗物質」,有啲就有。就好似牛頓嘅萬有引力所講,所有嘢都受同樣嘅重力機制影響,冇理由咁奇怪有某啲正常物質係特例,遵守另一套機制。星系NGC 1052–DF2同NGC 1052-DF4入面搵唔到暗物質嘅發現,證明就算喺同樣嘅星系重力環境下哩種「暗物質錯覺」都可以唔存在。哩個發現最自然嘅解釋就係暗物質真係由某啲粒子組成、真實存在嘅物質,所以先會喺某啲星系撞擊、演化情況下有可能被扯走或根本一開始誕生時就已經冇乜暗物質。哩個情況好似唔少偵探小說嘅情節,有啲情況下搵唔到指紋反而會令件事顯得更唔自然、可疑咁。詳細論文原作者嘅深入討論可以睇[4]

今次講到哩度,下次再講。


延伸閱讀:

[1] 《A galaxy lacking dark matter》, Nature volume 555, pages 629–632 (29 March 2018), Pieter van Dokkum et al.

[2] 《A Second Galaxy Missing Dark Matter in the NGC 1052 Group》,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 Volume 874, Number 1 (March 2019), Pieter van Dokkum et al.

《發現第二個無暗物質填充的星系,反而加強暗物質理論》by 科技新報

《Two Unusual Galaxies Shake up the Dark Matter Debate, Again》 by WIRED (英文)

[3] 《暗物質,宇宙學入面嘅毒撚/乾物女》

[4] Pieter van Dokkum’s blog

https://www.pietervandokkum.com/ngc1052-df2 (英文)

[5] 《We Just Found a Galaxy with Almost No Dark Matter》 by 《SciShow Space》(英文)

[6] 《No Dark Matter = Proof of Dark Matter?》by 《PBS Space Time》(英文)

[7] 《什麼是暗物質、暗能量?霍金也想知道|《這世界難捉摸》|【水丰刀】閱說書#39|說書、書評》by 閱部客